变了新牛到收王的从崇拜技术局益为风向市场市格
当Plume即将登陆Binance的消息传出时,我这个老韭菜不禁会心一笑。作为一个经历过三轮牛熊转换的从业者,我清楚地感受到这次的市场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。还记得2021年那会儿吗?大家都在争相讨论TPS、分片技术、跨链方案,仿佛谁家的公链技术更炫酷就能赢得市场。但这次完全不同了,投资者们开始回归最朴实的诉求:实实在在的收益。 说实话,当我第一次看到Plume的17.7万RWA持币用户和3.3亿美元TVL时,第一反应是"又一个数据游戏"。但深入了解后才发现,这个项目确实有点东西。要知道,以太坊和Solana两个巨头的RWA用户数加起来都没它多!更令人惊讶的是,90%以上的资金都被有效利用起来了,这简直是DeFi界的"劳模"。这让我想起了2017年那些号称百万用户的DApp,结果都是刷量机器人,Plume的数据相比之下实在得多。 现在的市场格局真的很有意思,Ethena、Ondo和Plume就像组成了一个稳固的"收益三角"。Ethena玩的是合成美元,Ondo主打传统国债,而Plume则开创性地把两者结合起来。想象一下,既能享受国债的稳定收益,又能通过DeFi放大收益,这种组合简直是为当下的市场量身定制的。而且人家可不是画大饼,背后4000万美元的真金白银在运转,这让我想起了传统金融里那些结构性理财产品,只不过现在换上了DeFi的马甲。 最让我拍案叫绝的是那些传统金融巨头的玩法。Apollo、Galaxy这些老牌机构不光投钱,还直接在平台上发行资产。这种"既当股东又做客户"的模式简直就是神来之笔。你想啊,这些机构本身就是优质资产的来源,现在又亲自下场参与,等于是左手解决了资产端的问题,右手解决了流动性问题。这让我想起早期互联网创业时最头疼的"鸡生蛋蛋生鸡"困境,Plume这招确实高明。 当然,这个赛道依然充满挑战。监管的不确定性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,传统机构的接受度也需要时间培养。但Plume选择从"资本效率"和"真实收益"这两个最实在的痛点切入,这种务实的态度反而可能成为突破的关键。毕竟在当下的市场环境里,能带来真金白银的项目,永远比那些只会讲故事的要靠谱得多。Plume凭什么脱颖而出?
收益三角:新叙事的完美诠释
大玩家的"双重身份"战略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加密货币市场遭遇九月寒流:交易量断崖式下跌背后的真相
- 加密市场遭遇监管急刹车:SEC为何对ETF申请如此谨慎?
- 加密货币市场大跳水:投资者该如何应对?
- SPX6900惊魂24小时:散户的狂欢遭遇鲸鱼的收割
- eToro掌门人爆惊人预测:比特币即将迎来史诗级暴涨!
- 区块链圈的热搜制造机:链新闻如何抓住行业的每次心跳
- 稳定币将掀起金融革命?Coinbase预测2028年市场规模突破万亿门槛
- 当支付巨头开始自建高速公路:加密货币基建竞赛进入2.0时代
- 以太坊冲高后的十字路口:是继续狂欢还是即将变盘?
- 2025年8月ETH市场深度观察:一场惊心动魄的多空拉锯战
- 加密市场进化论:2025年为何迎来历史性转折?
- 币圈日记:8.24比特币与以太坊行情手记
- KYT系统为何沦为僵尸?金融圈最危险的合规陷阱
- 北京区块链发展新蓝图:从技术高地到国家级枢纽的蜕变
- 货币的轮回宿命:这次我们终于有了新选择
- TON生态领航者Manuel Stotz:当华尔街遇见10亿用户的Telegram帝国
- Circle上市首秀:当老实人在金融江湖闯出一片天
- 以太坊崛起:华尔街为何钟情这条金融新动脉?
- 华尔街最新洞察:以太坊为何能在这场加密竞赛中脱颖而出?
- 当数字资产站在悬崖边缘:狂欢过后,我们该何去何从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