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足项目寒冬还是底气遭抛万A来临售
最近Arbitrum社区的一场投票在加密圈掀起不小波澜。说实话,看到这个消息时我正在喝早晨的第二杯咖啡,手一抖差点把咖啡洒在键盘上。 这场关于"Arbitrum短期激励计划"的投票结果挺有意思。65.7%的人选择了"5000万ARB"这个中间值,完全没人支持7500万的上限选项。这让我想起去年参加的一个区块链线下活动,当时大家讨论代币激励时也都是这副"既想吃肉又想喝汤"的矛盾心理。 投票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普遍现象:社区成员既想要激励,又怕大水漫灌稀释代币价值。就像我一位做DeFi的朋友常说的:"在熊市里,每个代币都得当金子一样珍惜。"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,大家都在喊"L2元年来了"。现在回头看看,赛道已经挤得像早高峰的地铁。从Arbitrum、Optimism到Coinbase的Base,新项目层出不穷。我自己就见证过GMX和Treasure这些明星项目的崛起,但现在看来,当初的热度就像夏天的冰淇淋,来得快去得也快。 最让我担心的是,Arbitrum的用户群体太过单一。前几天和几个开发者聊天时,他们开玩笑说Arbitrum现在就是个"高杠杆游乐场",普通用户根本玩不转。这话虽然夸张,但不无道理。 面对困境,Arbitrum团队倒也没闲着。我注意到他们最近在市场操作上下了不少功夫:先是紧急回购180万ARB托市,又在开发者工具上下大功夫。特别是这个Stylus环境,支持多种编程语言的创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。 但说实话,这些措施就像给发烧的病人贴退烧贴,治标不治本。真正关键的还是那句老话:得开发者得天下。我记得V神说过什么来着?"区块链的本质是电脑",没有优质应用支持的链,再好的技术也是空中楼阁。 现在Arbitrum把宝押在了L3创新上。这个思路有点像手机厂商玩"折叠屏",当大家都在L2赛道内卷时,他们选择了向上突破。XAI和Orbit这些新概念确实让人耳目一新,但问题是: 1. 市场现在还有多少耐心等待新技术成熟?2. 开发者真的需要这么多层的解决方案吗?3. 普通用户能理解L3的价值吗? 这些问题不解决,再好的技术也可能陷入"叫好不叫座"的尴尬。 看着ARB的价格走势,我不禁想起2018年的那轮寒冬。那时候很多项目也是在一片叫好声中突然遇冷。但有意思的是,真正活下来的都是那些在寒冬里依然坚持技术创新的。 Arbitrum现在面临的选择很简单:要么继续当L2赛道的"高杠杆赌场",要么沉下心来打造真正的开发者生态。作为一名老韭菜,我觉得后者才是长久之计。 毕竟在这个行业待久了就会明白:价格可能骗人,TVL可以作假,但真正有价值的代码和社区,永远骗不了人。社区投票透露的信号:既要激励又要稳健
L2赛道挤满选手,Arbitrum优势何在?
自救措施能挽回颓势吗?
L3会是救命稻草吗?
写在最后:寒冬里的思考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孙宇晨在韩国区块链周压轴派对发声:TRON将深耕韩国市场
- Web3餐饮革命:从a16z看Blackbird如何用区块链重塑餐厅经济
- 别错过!CPEN算力空投的财富机会来了
- JPEX风波之后,香港加密之梦依然可期
- Friend.Tech:社交金融新贵还是又一场加密泡沫?
- 数字货币淘金热:如何抓住市场的下一个财富风口
- FTX崩盘周年祭:币圈的至暗时刻与微光
- 数字货币与美股:一场危险的跷跷板游戏
- 市场观察:降息预期的博弈与币市震荡
- 当科技富豪遇见艺术大师:孙宇晨与贾科梅蒂的跨世纪对话
- USDC的冰与火之歌:困境中的稳定币巨头能否破局?
- 以太坊行情观察:反弹乏力,空头依旧掌控局面
- 以太坊的又一次飞跃:坎昆升级背后的技术革新
- HTX Ventures重磅押注Web3社交新星REPUBLIK,创作者经济迎来变革
- 精准出击!非农之夜我们这样斩获丰厚收益
- 惊魂一夜:Stars Arena 290万美元安全事件全记录
- 区块链定制时代来了:Madara如何重塑Starknet应用链生态
- 当数字艺术遇见Web3:盯链携手云境开创头像资产管理新时代
- GPT-4在德州扑克中的读心术:一场人工智能的认知革命
- 熊市寒冬!Blocknative大裁员背后,MEV赛道正经历怎样的阵痛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