融从狂热当稳定币的冷位金察静观遇上一业者市场
上周在香港金融圈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。那天我正在中环的一家咖啡厅见客户,手机突然被各种财经推送刷屏了。原来是香港金管局和证监会罕见地发布了联合声明,给最近火热的稳定币概念股"降温"。 说实话,最近几个月我在朋友圈里看到太多关于"某公司即将获得稳定币牌照"的消息了。这些消息往往伴随着股价的剧烈波动,让我想起了2020年的"口罩概念股"热潮。不同的是,这次的主角换成了稳定币。 记得上周三,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科技公司股价突然暴涨40%,就因为有人在推特上说他们"正在与监管机构讨论稳定币事宜"。等到周五公司发布澄清公告,股价已经跌回原位,留下一地鸡毛。 作为一名从业20年的金融老兵,我必须提醒大家:香港的稳定币牌照制度可不是那么好拿的。这就好比你去申请香港银行牌照,不是填个表格就能搞定的事情。 金管局的朋友告诉我,他们收到的申请材料堆起来能有半人高。每一份都要仔细审核资本实力、风控体系、管理团队等方方面面。用他们的话说,"宁缺毋滥"是基本原则。 梁凤仪女士的警告说到了我的心坎里。我见过太多散户因为追逐"热点"而血本无归的案例。记得去年有位退休教师,把毕生积蓄all in了一只有"区块链概念"的股票,结果... 我给投资者的建议很简单: 1. 把社交媒体上的"内幕消息"当娱乐新闻看 2. 永远记住"高风险高收益"的铁律 3. 分散投资才是长久之道 不得不说,香港在这波数字货币浪潮中展现了难得的定力。不同于某些地区的"先放水后治理",香港选择了一条更稳健的路。 上周参加行业论坛时,余伟文总裁的一番话让我印象深刻:"我们要的不是一时的热闹,而是可持续的金融创新。"这句话值得所有市场参与者深思。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保持理性投资的心态比任何时候都重要。监管机构的警示就像一盏红灯,提醒我们不要被市场的狂欢冲昏头脑。毕竟,投资的真谛不在于追逐每一个风口,而在于找到真正有价值的标的。概念炒作背后的真相
牌照不等于"免死金牌"
投资者的必修课
香港的监管智慧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DeFi风险管理革命:当算法开始接管你的钱袋子
- Shiba Memu 1美元梦:2024年这个AI模因币真能创造奇迹吗?
- Web3社交金融浪潮来袭:从TimeStore看数字经济新生态
- 周小川深度解读:央行数字货币的机遇与挑战
- 当美联储再次打开水龙头:加密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狂欢
- Port3新玩法:把任务平台变成社交战场,零成本撸羊毛攻略
- FIL被套的朋友看过来!最新行情走势深度解析
- 空投猎人必看:这份数据指南能让你少走90%弯路
- 比特币多单700点完美收割!这份喜悦必须分享
- 当DAI遇上美债危机:投资者的避险求生指南
- 硝烟中的硅谷:战火纷飞的以色列如何缔造芯片奇迹
- 以太坊质押困局:Vitalik的破局之道
- 深度解析:BNB.WIN如何成为加密市场的安全港湾?
- 以太坊验证者排队现象消失,行业发展迎来新拐点
- 区块链扩容之战:Layer 2技术的前世今生
- 当山寨币集体掉链子,比特币为何能逆势崛起?
- 加密货币监管风向突变:美联储取消银行加密业务专项监管
- 比特币能否冲破3万美元大关?市场情绪正在升温
- 行情周报:全胜后如何把握本周交易节奏?
- 区块链江湖:两大门派瓜分88%收益,小玩家们还有戏吗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