奔行何纷大公区块中成为界的链世链为以太央银坊正纷投三
说来讽刺,在加密寒冬里,我们反而看到了区块链世界最现实的商业抉择。作为一个浸淫加密行业多年的观察者,我不得不说现在的项目方们终于摘下了理想主义的滤镜。 记得2021年牛市时,我跟硅谷一位风投朋友聊天,他信心满满地说:"区块链的未来是百万条链并存"。我当时就给泼了冷水——维持共识机制的代价,可不是谁都付得起的。 看看现在的情况吧:以太坊gas费居高不下,Solana时不时宕机,Cosmos生态的代币通胀率动辄两位数...这简直就像是维持一支常备军的开支,对小型城邦来说根本吃不消。 举个例子,去年Cosmos生态某条链每个月要增发价值300万美元的代币来激励验证者,结果链上实际手续费收入连30万都不到。这种赔本赚吆喝的生意,在熊市里根本难以为继。 有意思的是,以太坊正在悄然扮演起Web3世界的"美联储"角色。上周参加旧金山的一个开发者聚会时,听到一个精妙的比喻:以太坊就像金融体系的清算所,而其他链就是各家商业银行。 三大公链最近的转向印证了这点:Eclipse:这个号称"缝合怪"的项目很有意思,它把Solana的执行效率、Celestia的数据存储和以太坊的结算安全缝合在了一起。就像特斯拉用了松下电池和博世电机,但品牌是自己的。Canto:这个Cosmos系的项目转型最彻底。他们团队私下跟我说,受够了Cosmos生态的流动性碎片化,决定all in以太坊生态。Astar:日本团队的务实作风在这件事上展现得淋漓尽致。一边说着忠于Polkadot,一边身体很诚实地拥抱以太坊L2。 我跟Paradigm的一位研究员聊过这个话题,他打了个比方:现在的区块链就像19世纪的美国铁路公司,最后活下来的不是铁轨铺得最多的,而是接入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那些。 这让我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个数据:以太坊L2的TVL在过去半年逆势增长了47%,而独立L1普遍下跌30%以上。用户在用脚投票——他们想要的是既安全又便宜的链,而不是标新立异的共识机制。 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集中化趋势也让人隐隐担忧。就像现实金融体系过度依赖美元会产生系统性风险一样,整个Web3过度依赖以太坊是否健康?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持续观察。共识的成本困境
以太坊的"中央银行"效应
Rollup时代的生存法则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9.19市场观察:跳出思维定式,把握属于自己的机会
- 牛市已至:这些被低估的加密资产值得关注
- 加密货币世界:一场疯狂的金钱游戏
- 重磅!Celestia主网即将登场,加密圈迎来全新变革
- 加密市场暗流涌动:USDT崛起、BTC新高、巨鲸搅局背后的投资机会
- 当华尔街遇见区块链:代币化金融的破局之路
- 加密货币创业者的秘密武器:那些笨功夫里藏着成功的钥匙
- 加密大佬Do Kwon的全球逃亡记:从400亿美元崩盘到黑山监狱
- 8月狂欢|数字8的财富密码,8000美元大奖等你来抢!
- 比特币泡沫预警?这位操盘手说要看青蛙币脸色
- SocialFi三国杀:谁能在Friend.Tech领跑之下分一杯羹?
- 加密货币新纪元:长城云数如何抢占香港政策红利?
- MetaMask Snap:重新定义加密钱包的未来
- 区块链江湖风云录:波场TRON单日交易量碾压以太坊四倍
- 当青蛙币遇上ETF狂欢:加密货币市场的冰火两重天
- 数字资产投资新选择:绿洲风投基金的财富密码
- 一位大学教授的Web3安全创业传奇:顾荣辉用数学思维重塑行业标准
- Matic的价值密码:为什么它可能成为下一个百倍币?
- 比特币困局:34000美元拉锯战背后的博弈密码
- 独家复盘:ETH精准空单37点完美收官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