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特币L2新贵B隐忧风口上的
最近比特币生态圈冒出了个叫BEVM的项目,说真的,这不就是眼下最时髦的那种"完美项目"吗?你看它把比特币的智能合约短板给补上了,还兼容以太坊EVM,去中心化也做得不错。这三大卖点,简直是把当下比特币圈子里最火的需求一网打尽。但作为一个在区块链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韭菜,我总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。 记得去年分析opBNB的时候我就说过,以太坊Layer2的瓶颈已经开始显现了。按照现有架构,以太坊最多只能处理2000个左右的Layer2交易请求。要想突破这个天花板,分片技术几乎是唯一的选择。但这意味着要对以太坊的核心共识机制动手术,想想都知道难度有多大。不过以太坊社区至少还有可能达成共识,但比特币?那简直是天方夜谭。 我有个在硅谷做开发的朋友最近跟我吐槽,说他们团队花了三个月开发的Layer2方案,最后发现性能提升还不到预期的一半。这让我想起2017年那波扩容之争,当时吵得不可开交,最后硬是拖到2020年才勉强解决了部分问题。技术迭代的滞后性,在区块链领域尤其明显。 BEVM现在走的路子,跟当年以太坊Layer2如出一辙。短期来看确实能解决燃眉之急,但长远来看,它的天花板很快就会触顶。等到那个时候,比特币要面临的选择题会比以太坊更加棘手——因为比特币社区的保守程度是出了名的。 我办公室的书架上还放着中本聪的白皮书,每次看到都会感慨:这个设计实在太精妙了,但也太固执了。就像给一辆老爷车装上飞机引擎,跑是能跑,但底盘和悬挂系统真的撑得住吗? 现在市场上对比特币Layer2的热情,让我想起2020年的DeFi Summer。当时所有人都觉得找到了财富密码,结果呢?90%的项目最后都成了过眼云烟。我不是说BEVM不好,从技术层面看它确实做得不错。但作为一个经历过三次牛熊的老兵,我太清楚这种"完美项目"背后的隐忧了。 最近我一直在观察比特币生态的各类项目,越看越觉得它们正在重走以太坊的老路。只是现在大家都还沉浸在创新的喜悦中,很少有人意识到即将到来的瓶颈。这就像2016年没人会想到以太坊gas费会涨到天价一样。 说到项目选择,我最近对TreasureDAO的动向也很关注。如果他们真要把链建在COSMOS上,那我可能就要重新评估这个项目的长期价值了。毕竟它现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太坊生态的红利,离开了这个土壤,谁能保证它还能茁壮成长?不过短期内我可能还会拿着Magic代币,等到下个牛市再考虑出货。 顺便说一句,以太坊游戏赛道最近可是热闹非凡。光是上周我就看到了三个很有潜力的新项目。这个领域的竞争正在白热化,未来的厮杀肯定会更加惨烈。但对我们投资人来说,这未尝不是件好事——毕竟只有充分竞争,才能真正筛选出优质项目。以太坊的前车之鉴
BEVM的困境
投资人的两难
关于TreasureDAO的思考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精准研判 空单大丰收!以太30点+大饼300点 合计盈利2500刀
- 比特币迎来黄金时代:三大引擎或将推动价格突破19万美元大关
- BMNR的资本魔术:揭开股权稀释的真相
- Ronin的华丽转身:从游戏侧链到以太坊L2的逆袭之路
- 一位教育老兵的心声:别让在线喧宾夺主,教育本质才是关键
- 全球瞩目的经济华山论剑:杰克逊霍尔年会即将引爆市场
- 以太坊新势力:企业国库正如何重塑ETH生态格局?
- 今夜CPI数据引爆市场,以太坊强势领跑,比特币能否后来居上?
- 美国国债突破33万亿:一个令人不安的经济里程碑
- 市场叙事大乱斗:当所有指标都指向不同方向时,我们该如何投资?
- HyperLend:为Hyperliquid生态注入资本活力的关键基建
- Web3的未来:当数字世界开始建立国家边界
- 香港稳定币监管风暴来袭:企业生存指南
- 一位大学教授的Web3安全创业传奇:顾荣辉用数学思维重塑行业标准
- 一位刑事律师的真实办案手记:当虚拟货币遇上非法经营罪
- 今夜CPI数据引爆市场,以太坊强势领跑,比特币能否后来居上?
- 市场惊魂夜:当PPI数据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
- 海南华铁案例启示:中小企业如何玩转RWA?
- 当支付巨头争相布局区块链:Stripe与Circle的Layer1暗战揭开序幕
- 币圈震荡中的生存指南:当主流币停滞时如何把握机会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