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水躺赚堆导代终构扎质押致加密机结收益时
在区块链世界摸爬滚打这些年,我算是亲眼见证了"质押挖矿"从香饽饽变成鸡肋的全过程。最近Kraken旗下Staked平台发布的数据着实让人唏嘘——作为加密圈最主流的"睡后收入"来源,权益证明(PoS)网络的年化收益率已经跌到了10.2%的历史冰点。 记得去年初不少DeFi农民还在炫耀20%+的质押收益,现在可好,连以太坊这样的头部项目都跌到了3.2%。这就像银行存款利率,从当年的"万元户"水平一路下滑到现在的"鸡肋"水准。有意思的是,越是收益下降,大户们反而越往里冲——ETH质押量居然逆势攀升到总供应量的22%,活脱脱一副"追跌杀涨"的魔幻场景。 更夸张的是执行层收益,1.3%的收益率连余额宝都不如。我认识几个矿工老哥,现在整天在群里哀嚎:"这年头连电费都快cover不住了!"究其原因,Layer2的崛起让主网交易量大减,再加上机构玩家扎堆入场,收益自然被稀释得所剩无几。 美国SEC最近的监管重拳可谓雪上加霜。先是给Kraken开了3000万美元罚单,又咬定Coinbase的质押服务属于证券发行。这让我想起去年FTX破产前还在疯狂质押1.5亿美金ETH和SOL的魔幻操作——现在看简直像最后的狂欢。 不过话说回来,虽然收益率持续走低,但质押对网络安全的贡献不可否认。就像我常跟新手说的:"别光盯着那几个点的收益,维护区块链长治久安才是正经事。"当然,这话现在听起来多少有点自我安慰的意味。 目前整个市场只剩Polkadot(15.1%)和Cosmos(18.9%)还能勉强维持两位数收益。但以我这些年的观察经验,这种"高息孤岛"往往持续不了多久。记得去年此时,几乎所有PoS链都能轻松给出15%+的收益,现在呢?超过7.5%都能算优质标的了。 说到底,这波收益下滑既是市场成熟的必然,也是机构大举入场的副作用。就像当年余额宝收益率从6%跌到2%的过程,当"躺赚"成为历史,或许才是行业真正走向规范的开始。以太坊的"收益寒冬"
监管大棒下的行业阵痛
最后的"高息孤岛"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比特币剑指11.6万美元大关,空军惨遭碾压!以太坊抄底时机到了?
- 深度解析Blast:Blur团队如何重新定义L2原生收益生态
- 洪伟谈币:抄底错过黄金期 利润缩水太可惜
- 零知识技术:我们是否陷入了盲目崇拜的陷阱?
- 市场观察:比特币与以太坊近期走势深度解读
- 狗狗币又火了!11%暴涨背后的秘密,1美元梦想还远吗?
- 阿根廷新总统对比特币情有独钟,Web3行业迎来新变局?
- 牛市风云录:一个老韭菜的血泪经验谈
- Balancer.fi遭遇BGP劫持:一次精心设计的钓鱼攻击剖析
- 旅游业迎来重大利好:文旅部推动景区REITs创新融资
- 当加密货币界的反派突然逆袭:一场关于市场情绪的深度观察
- 牛市与熊市:一场金融市场的情感过山车
- 币圈观察:多头格局稳固,回调即是买入良机
- 比特币疯狂破顶黄金陷拉锯战 资深交易员深度解读
- 揭秘FTX世纪骗局一周年:加密行业的十字路口
- 美国联手盟友切断哈马斯金融命脉,加密货币成重点打击对象
- BNB的十字路口:当链上活跃度遇冷,投资者该如何抉择?
- SEC再度上演拖延战术:比特币和以太坊ETF审批之路为何如此曲折?
- 比特币ETF热潮:一场即将改写加密历史的资本盛宴
- 区块链革命:当传统金融巨头开始玩自己的游戏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