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成大战全景为下一个以太坊谁
最近在逛以太坊生态时,我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:Rollup项目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。作为一名在区块链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,不禁让我想起2016年那段公链混战的岁月。 记得那时候各种公链项目层出不穷,BSC、Solana、波卡、Avalanche这些后来者个个来势汹汹。我在2018年也曾被Solana的高TPS吸引,投了一笔钱进去。结果呢?现在回头看,真正活下来的还得是以太坊。特别是在2022年那波DeFi和NFT狂潮后,以太坊的垄断地位基本上就确定了。 说实话,在这场公链大战中,大多数投资者都坐了一趟过山车。我认识不少朋友在Solana高位接盘,现在还在山顶站岗。相比之下,那些一直死拿ETH的老韭菜反而成了最后的赢家。 如今Rollup领域正在上演类似的剧情。Arbitrum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实力,目前TVL占比高达55%,可以说是遥遥领先。但OP Mainnet也不是吃素的,靠着精妙的经济模型和生态联盟,硬是在这片红海中杀出一条血路。 最让我意外的是Coinbase推出的Base。这个后来者凭借着交易所的资源优势,TPS数据直接冲到第一。我记得Base刚上线那会儿,我的Telegram群组都被刷屏了。至于zksync的热度,emmm...大家都懂的,空投预期嘛。 根据我这些年观察市场的经验,判断一个项目能否形成垄断,得从四个关键维度来看: 举个例子,就像Uniswap V3靠独家资金池算法建立了技术壁垒一样。目前Rollup领域的技术差异主要体现在:OP派能做到100 TPS,zk派号称1000 TPS;gas费方面OP能做到L1的1/10,zk可能更低;安全性确认时间OP需要7天,zk只要10分钟。 但说实话,现在还没哪个Rollup的技术优势是不可逾越的。就像我去年测试的几个zk-Rollup项目,实际体验和宣传数据总是存在差距。 这方面Arbitrum确实做得不错。我记得去年在一个DeFi峰会上,Arbitrum展台前永远人满为患。他们不仅有完整的DeFi生态,NFT和GameFi项目也在快速增长。 相比之下,有些Rollup的用户群体就很单一。比如zksync上基本都是"科学家"在刷空投,这种生态很难持久。 不得不说OP Mainnet在起名上很有一套。把项目名直接和技术名词Optimistic绑定,这营销手段我给满分。Polygon更绝,直接蹭zkevm的热度。 不过目前看来,Rollup领域的品牌建设都还处在初级阶段。就像我前两天问一个刚入圈的朋友,他连Arbitrum和Optimism都分不清楚。 这个最难判断,因为创新需要时间验证。但从研发投入来看,Arbitrum和Optimism都预留了充足的开发资金。zksync就更不用说了,融资都是按亿美元计算的。 我记得去年Arbitrum推出的Nitro升级确实让人眼前一亮,但要说形成技术代差还为时过早。 作为一个经历过完整牛熊的老韭菜,我的建议是:Rollup领域的竞争才刚刚开始,现在就押注某个项目为时尚早。就像2017年没人能预料到ETH会最终胜出一样,这场Rollup大战的结局还有很多变数。 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:谁能在这四个维度上持续发力,谁就更有可能笑到最后。至于代币价格?那只是胜利的结果,而不是原因。 (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,不构成投资建议)公链大战的启示
Rollup战场的现状
评估Rollup潜力的四大维度
写在最后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疯狂!比特币再创新高,老司机手把手教你把握2025牛市
- STARK空投:NFT或将成致富新密码
- LastPass用户遭割韭菜?400万美元加密货币不翼而飞
- 谁在操控比特币牛市?这三个王炸暗藏玄机
- PlugChain闪耀Meta Era峰会:一场关于公链未来的深度对话
- 马来西亚将打造亚洲首个比特币城市,5亿美元债券计划震撼发布
- 独角兽企业的江湖风云:一场价值万亿的创投江湖实录
- 比特币冲上4万美元?三张图表揭示背后的投资心理博弈
- 这个中秋不一般:王老吉带给你别样的团圆滋味
- 比特币价格十字路口:关键点位决定未来走势
- 以太坊早盘多单完美收官:跟着正确的节奏走
- 比特币真能冲上300万?一位比特币疯子的疯狂预言
- 比特币真的要崩盘?机构减持背后藏着这些猫腻
- 深度解读GAS币: NEO生态的石油到底值不值得投资?
- 重磅消息:CoinList联手Karate Combat送福利,格斗游戏空投倒计时
- 比特币的金色浪潮:这次牛市真的来了吗?
- Layer1争夺战白热化:金融科技巨头为何纷纷入局?
- 监管风暴来袭:DeFi行业正面临生死存亡的挑战
- 比特币ETF将如何改写加密货币市场的游戏规则?
- 深度对话:LBANK如何捕捉下一个爆款meme币?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