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扩容更普及的真关注正关账户值得为何抽象键
最近在ETH HK大会上听完V神演讲后,我陷入了思考。作为一个长期观察加密行业的从业者,我惊讶地发现账户抽象(Account Abstraction)的地位已经超越了以往大热的扩容话题,这背后其实反映了行业发展的深刻变化。 记得几年前,整个行业都在为TPS焦虑。各种Rollup方案你方唱罢我登场,Starknet这样的L2项目甚至宣称能达到数万TPS。但现实很骨感——高TPS并没有带来预期的用户增长。就像修了一条八车道高速公路,却发现根本没几辆车在上面跑。 我有个朋友去年想尝试DeFi,结果在创建钱包这第一步就被难住了。私钥保管、Gas费支付、交易签名...这些对Web2用户来说简直像在破解摩斯密码。这让我意识到,扩容解决的是"能不能跑"的问题,但现在的关键其实是"会不会开"。 账户抽象要做的事,就是把区块链的使用体验拉回到普通人能理解的层面。想象一下,如果每次用微信都要手动配置TCP/IP参数,这app还能有今天的用户量吗? 目前来看,账户抽象的落地可能需要经历三个阶段: 首先是L2的原生支持。但说实话,现在的Layer2就像给汽车加了个自动挡,虽然简化了操作,但离"无人驾驶"还差得远。我试用过几个智能合约钱包,功能是很强大,但设置过程依然让人头大。 其次是像UniswapX这样的协议层创新。Permit2+Reactor的组合拳确实精妙,不过就像教老年人用智能手机,功能再多也得先学会解锁屏幕。 最后是以意图为中心(intent centric)的终极形态。这让我想起科幻电影里的场景——"帮我赚最多的钱",AI就能自动完成所有操作。但饭要一口一口吃,账户抽象就是这第一口饭。 现在行业里有个有趣的争论:到底是先有账户抽象才能吸引新用户,还是新用户涌入倒逼账户抽象发展?从我观察来看,这就像90年代互联网普及时的情景——网速慢没人用,没人用网商就不愿意投资提速。最终还是靠AOL这样的"傻瓜式"服务打破僵局。 加密行业现在需要的,或许就是属于我们的"AOL时刻"。当普通用户不再需要理解"私钥"、"Gas"这些专业术语时,真正的Mass Adoption才会到来。毕竟,没人会为了使用电灯而去学习发电原理,对吧? (作者Haotian,资深加密观察者。本文观点仅代表个人见解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)扩容的迷思:我们是不是走偏了?
账户抽象:把方向盘还给普通人
鸡生蛋还是蛋生鸡?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2025加密牛市观察:主流币蓄势待发,这些黑马项目不容错过
- Farcaster:V神都在用的去中心化社交新宠,值得你关注吗?
- 比特币NFT生态:从狂热投机到艺术回归的奇妙之旅
- 公链混战中的黑马:MS Chain凭什么能打?
- 以太坊走势解析:V型反转后的关键抉择
- 比特币即将迎来命运转折点?市场沉寂背后暗藏玄机
- Shiba Memu 1美元梦:2024年这个AI模因币真能创造奇迹吗?
- Web3时代革命:MixTrust如何重塑我们的数字身份?
- DeFi领域的又一次警钟:Balancer前端遭入侵,近24万美元不翼而飞
- 比特币百万美元之梦:BitMEX创始人再爆惊人预言
- 从0到10万粉丝的幕后故事:一位社交媒体操盘手的真诚分享
- 以太坊市场警报:1500美元防线或将失守?
- 区块链送礼新玩法:Gifto如何重塑数字社交体验
- 拉美民众为何更爱正规军?揭秘中心化交易所的意外崛起
- 10月10日加密市场观察:BTC和ETH合约交易实战指南
- 揭秘Lido如何用一招流动性质押改写DeFi游戏规则
- ARK的加密投资艺术:精准择时创造2亿美元财富神话
- 从质疑到拥抱:一位区块链产品负责人的WorldCoin探索之旅
- IFI Labs:重塑Web3未来的全能玩家
- 深度剖析:FRAX稳定币如何从蹒跚学步到独当一面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