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虚拟牌照的2资产状争夺战中者5位交易家赢家与竞争所现
还记得去年那份轰动业内的《香港虚拟资产发展政策宣言》吗?当时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的表态让整个加密圈为之一振。转眼间一年过去了,作为长期关注香港金融市场的观察者,我发现这个"东方华尔街"的虚拟资产监管格局正在悄然成型。 香港证监会9月底的最新公告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目前共有8家交易所被纳入监管视野,其中2家已获正式牌照,5家正在排队申请。说实话,这个数字比我想象的要少,看来监管层的审核标准确实相当严格。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两家"先行者"——OSL Digital Securities和Hash Blockchain。它们就像是考场里最先交卷的优等生,自然吸引了众人目光。不过我更感兴趣的是,这些平台凭什么能率先突围? HashKey Exchange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"根正苗红"。肖风博士的央行背景、万向系的资本支持,再加上ISO双认证,这种配置在香港金融圈简直就像拿了"免死金牌"。我注意到它最近新增了AVAX交易对,这步棋走得相当聪明——既满足合规要求,又紧跟市场热点。 而OSL则展现了另一种生存智慧。背靠上市公司BC科技集团,它的业务版图从经纪、托管到SaaS服务一应俱全。特别是他们通过的SOC 2审计,这相当于在机构客户心中竖起了一面金字招牌。不过目前主要服务专业投资者的定位,也反映出香港市场的谨慎态度。 在申请队列中,各家都使出了看家本领: • BGE请来了HashKey的创始成员掌舵,这招"挖角"相当精准 • HKBitEX的高管团队堪称"港交所校友会",监管经验丰富得令人咋舌 • HKVAX的三位创始人组合就像金融、会计、技术的"铁三角" • VDX则依托胜利证券的深厚根基,走传统金融转型路线 • Meex的技术团队来头不小,但管理层的透明度还有提升空间 有趣的是,这些申请者多数都强调服务专业投资者的定位,看来大家都深谙"欲速则不达"的道理。 与其他金融中心相比,香港的监管思路颇有特色——不是简单禁止或放任,而是通过牌照制度实现"戴着镣铐跳舞"。近期JEPX事件就像一剂清醒剂,让我们看到监管层的反应速度。虽然合规之路注定坎坷,但正如我在港交所某次闭门会上听到的:"宁愿走得慢,也要走得稳。" 站在从业者角度,我认为香港正在探索一条极具参考价值的中间道路。那些抱怨监管太严的同行可能需要明白:在4.5万亿美元财富管理市场的大蛋糕面前,合规不是束缚,而是入场券。 展望未来,随着更多申请者加入战局,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格局还将持续演变。作为观察者,我会继续关注这场"牌照争夺战"的最新进展。毕竟在这个新兴市场,每一天都可能书写新的历史。牌照争夺战的现状
两大持牌平台的商业密码
五位追赶者的突围之道
香港模式的特殊之处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币圈生存指南:8月4日比特币关键操作时刻
- 这可能是普通人最后一次财富跃迁的机会了
- 区块链的光环背后:那些鲜为人知的创业痛点
- 区块链用户争夺战:波场TRON为何能够拔得头筹?
- 打破区块链孤岛:XSwap如何重塑跨链流动性生态
- GameFi:NFT能否借游戏之力飞入寻常百姓家?
- SmartLayer隐藏任务大揭秘:1000积分等你拿!
- TON:从Telegram阴影到区块链新贵,8亿用户的Web3革命
- 当华尔街还在睡觉时,加密市场已经帮你把股票装进了钱包
- 美国CBDC陷入僵局:USDT能否坐收渔利?
- 在元宇宙里当个快乐拾荒者:一文读懂MOMOverse的致富经
- 比特币暴涨400点,跟单操作爽翻天!
- 9月28日数字货币市场观察:以太坊和比特币行情走势深度剖析
- AI领域上演神仙打架!OpenAI放大招,马斯克搞偷袭,这些概念币要起飞?
- 以太坊怎么了?牛市中的老大哥为何步履蹒跚
- DeFi领域的潘多拉魔盒开启:Pandora Protocol如何重新定义加密金融?
- 孙宇晨在EmpowerX峰会畅谈:当AI遇上区块链,会擦出怎样的火花?
- 11月2日数字货币行情解析:捕捉BTC与ETH的波段机会
- 稳定币能抗通胀?这事儿靠谱吗?
- 人类对科技的恐惧:一部跨越千年的史诗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