香港哪些大起底代币指数加密进入有望散户市场
去年香港政府抛出Web3.0发展蓝图后,整个金融圈都沸腾了。作为一名长期观察加密货币市场的分析师,我发现最近香港证监会敲定的虚拟资产监管细则特别有意思——其中关于虚拟资产指数的规定,可以说是为行业划出了一条清晰的红线。 监管文件白纸黑字写着:想在香港市场面向散户交易的加密货币,必须被至少两家不同指数提供商纳入获认可的指数。这可不是小事,相当于给加密货币上了个"质量认证"。更严格的是,证监会还规定: 1. 交易所和项目方自己搞的指数不算数2. 至少一个指数必须来自有传统金融市场经验的机构 说白了就是让传统金融机构来把关。这种安排虽然保守,但考虑到保护投资者的初衷,也算是情理之中。 我翻遍了市场数据,发现目前靠谱的指数提供商主要有六家:Galaxy、21Shares、CF Benchmarks、Bitwise、Wisdomtree和Wilshire。这里面我最看好前三家: - Galaxy和彭博社联手,背景够硬- CF Benchmarks的指数已经在CME和纳斯达克使用- Wilshire更是老牌劲旅,和英国《金融时报》合作 通过这些机构的筛选,目前有13种加密货币进入了候选名单:比特币、以太坊、Cardano、Solana、Polygon、Polkadot、莱特币、Avalanche、Uniswap、Chainlink、Aave、比特币现金和Curve。不过提醒大家,上榜不代表一定能交易,Solana和比特币现金的处境就不太妙。 说实话,加密指数这个赛道在过去五年堪称"创业坟场"。我见过太多初创公司雄心勃勃地进来,灰头土脸地离开。幸存者主要走了两条路: 1. 像Galaxy这样发行指数基金2. 像Wilshire那样和媒体合作提供市场数据 说到底,指数业务需要成熟的金融市场做土壤。以前加密货币市场太野,优质资产少,资管机构更少,指数自然难做。但现在不一样了,香港的合规化给了这个行业新生命。 我研究了标普公司的案例,发现指数业务有三个鲜为人知的特点: 1. 利润率惊人:平均83%的毛利率,65%的营业净利润率2. 增长迅猛:标普指数业务十年间收入翻了近三倍3. 天花板明显:即便对标普来说,指数业务也只占收入的11.8% 有意思的是,指数业务直到1970年代ETF出现才找到盈利模式。这提醒我们:加密货币指数要赚钱,还得等衍生品市场和资管行业成熟。 基于这些观察,我想给想布局加密指数业务的朋友几个建议: 1. 做好长期抗战准备:未来3-5年可能都难盈利2. 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:指数业务更适合作为辅助业务3. 传统机构更有优势:品牌和信誉在指数领域至关重要 说到底,这是个"剩者为王"的赛道。就像标普用上百年时间建立的壁垒一样,谁能熬过寒冬,谁就可能在未来收割红利。对于我们这些观察者来说,最期待的还是看到香港能培育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加密指数标杆。指数认证:加密货币的"入场券"
六大指数机构谁主沉浮?
指数业务的"冰与火"
对标传统:指数生意的三个真相
给从业者的三点忠告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Ordinals生态爆发:谁将成为比特币世界的下一个独角兽?
- 解密香港加密货币监管:一文看懂核心政策演变
- 从Sushiswap到LooksRare:看加密货币世界的吸血生存法则
- 红蜘蛛协议:开启去中心化金融新时代的钥匙
- Rollup经济学的幕后操盘手:排序器的权力游戏与出路
- 为什么我力推Venus协议上以太坊?一个DeFi老兵的思考
- 加密市场凛冬之下:做市商们的生存现状与突围之路
- 数字盛宴开启!伦萨科技亮相2023乌镇峰会十年之约
- 李隆:11月18日主流币市场深度观察——比特币走势全解析
- 币安Web3钱包测试引发市场震荡:TWT意外暴涨的背后故事
- 比特币市场11月行情观察:风暴前的宁静?
- 链游创业:如何在法律的钢丝绳上跳舞
- JASMINER X16-Q深度体验:实测数据告诉你真实表现
- 数字货币操盘手笔记:11月1日午间行情解盘
- 当波场遇上Pundi X:一场改变零售支付的加密货币革命
- 想让加密资产翻倍?听听老韭菜的实战经验
- 比特币这波圈粉操作,价格不动却暗藏玄机
- 数字主播崛起:一场颠覆直播行业的AI革命
- 那些让你躺赚1000刀的nostr空投,你还记得吗?
- 比特币生态的下一个财富密码:这几个NFT项目你别错过
- 搜索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