币化新银行代行业突围块链的区资产澳传统测试银行引发思考
在金融科技浪潮的冲击下,老牌银行们终于开始放下身段拥抱新技术了。这不,澳新银行最近搞了个大动作——他们通过Chainlink的跨链协议成功测试了代币化资产交易,这让我想起了当年第一次用手机支付时的震撼感。 说实话,看到澳新银行投资组合负责人Nigel Dobson那份声明时,我不禁莞尔。这位西装革履的银行家谈起区块链技术时的热情,活像个刚入行的加密货币爱好者。他说这次测试是个"里程碑",这话倒是不假。要知道就在两年前,这些大银行还在对加密货币敬而远之呢。 测试细节挺有意思:用自家的澳元稳定币A$DC买代币化资产,还搭上了新西兰元稳定币。这让我想起在超市用会员积分换购商品的场景,只不过这次"积分"变成了链上资产。Dobson说得对,他们确实在"测试中学习",这种务实态度值得点赞。 作为一个观察金融行业多年的老手,我特别认同Dobson说的"代币化正在改变银行业运作方式"。这可不是空话,想想看:原来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跨境支付,现在几秒钟搞定;传统需要层层审批的资产交易,现在可以自动化执行。这感觉就像从绿皮火车突然升级到高铁。 不过有意思的是,就在澳新银行积极拥抱新技术的同时,它的老对手们却在设限。国民银行牵头,好几个大银行都开始封杀加密货币交易所转账,理由是"保护客户"。这让我想起当年互联网刚普及时,也有银行禁止网上支付。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,不是吗? 澳新银行2022年就发行了A$DC,是澳洲第一个吃螃蟹的银行。国民银行后来跟风发了AUDN,现在却又开始限制交易。这种矛盾的态度恰恰反映了传统金融业的困境:既想拥抱创新,又怕风险失控。 在我看来,与其一刀切地禁止,不如像澳新银行这样积极尝试、小心验证。毕竟,代币化资产和稳定币就像当年的电子支付,早晚会成为金融基础设施的一部分。与其被动接受,不如主动参与规则制定。这场金融科技的马拉松,才刚跑了前几公里呢。银行稳定币的"试水"之路
代币化浪潮下的银行转型
十字路口的金融创新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Coinbase打响加密货币政治保卫战:2024大选成行业关键转折点
- Ripple案启示录:加密资产如何与证券监管躲猫猫?
- 比特币暴跌中的精准狙击:我是如何带领团队狂赚8700美元的
- 香港币圈大案:JPEX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犯罪的?
- 加密市场九月观察:稳定币持续失血,账户抽象意外走红
- 市场回暖之际:FXS与BLZ的布局策略解析
- 加密货币的寒冬:稳定币市场萎缩揭示行业困境
- LPDfi:重新定义Uniswap流动性挖矿的新范式
- 当比特币遇见火人节:一场关于信仰与泥沼的奇妙对话
- Web3基础设施革命:模块化如何重塑区块链未来
- 交易智慧:老司机的市场生存法则
- 从1个ETH到90个ETH:揭秘FriendTech的财富密码
- 市场见底信号浮现,反弹行情如何把握?
- LayerZero的遗憾已成往事,zkLink为你带来新机遇
- 稳定币界的天选之子?USDM能否掀起加密市场新浪潮
- 区块链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:跨链代币带来的革命性突破
- 8月20日加密货币市场复盘:白天空单策略大获全胜,晚间抄底机会出现?
- 加密市场周报:灰度再出招,SEC穷追不舍,SBF家族丑闻持续发酵
- 新西兰加密监管破冰:一份值得深思的行业体检报告
- 比特币的十字路口:是重生还是沉沦?
- 搜索
-